蒋叶非,最难忘首次执裁国际比赛 历经挫折才能收获成长
在北京时间2025年4月12日的一场国际田径大奖赛的赛场上,中国籍裁判蒋叶非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,作为近年来亚洲裁判界崛起的新星,他以精准的判罚和沉稳的控制力赢得了运动员和同行的高度认可,在这份光鲜背后,是他从挫折中一步步走来的成长历程,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,蒋叶非坦言:“最让我难忘的,还是第一次执裁国际比赛的经历,那不仅是梦想的起点,更是一堂刻骨铭心的成长课。”
梦想启航:首次站上国际赛场的青涩与挑战
2022年,蒋叶非首次获得执裁国际田径赛事的机会——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,当时年仅28岁的他,是那届赛事最年轻的裁判之一。“接到通知时,我整整一夜没睡,既有兴奋,更有巨大的压力,”蒋叶非回忆道,“那不仅代表个人的荣誉,更意味着要承担起维护比赛公平的责任。”

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快显现,在男子110米栏比赛中,蒋叶非因经验不足,在起跑判罚时出现了一次争议性决定,尽管最终通过视频回放系统纠正了判罚,但那一刻的紧张与自责让他至今记忆犹新。
“那是我裁判生涯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,”蒋叶非说,“我意识到国际赛场的判罚不仅需要专业知识,更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,那次经历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,也坚定了我提升自己的决心。”
挫折中成长:从质疑到认可的蜕变之路
首次国际执裁经历后,蒋叶非没有气馁,而是将挫折转化为前进的动力,2023年至2024年间,他主动申请参与多项国际赛事的辅助裁判工作,积累经验,他系统学习了国际田联的最新规则,并专门赴德国参加国际裁判高级培训课程。
2024年巴黎钻石联赛上,蒋叶非迎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,在男子跳远比赛中,一位知名运动员质疑他的测量结果,要求重新核实,面对压力,蒋叶非沉着应对,准确还原了测量过程和数据记录,最终获得了运动员和赛事监督的认可。
“那次事件让我理解了裁判工作的真正价值——不仅是执行规则,更是通过专业和公正赢得尊重,”蒋叶非说,“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,这是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。”
技术赋能:现代科技如何改变裁判工作
随着体育科技的快速发展,裁判工作也经历了革命性变化,2025年的今天,蒋叶非和他的同事们已经能够借助多种高科技手段提高判罚准确性。
“现在我们已经普遍使用AI辅助判罚系统、高速摄像头阵列和生物识别技术,”蒋叶非介绍道,“比如在短跑项目中,起跑反应时间检测系统可以精确到千分之一秒;在田赛项目中,激光测距仪和三维运动轨迹分析系统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。”
技术永远只是工具。“最终的决定权仍然在裁判手中,”蒋叶非强调,“科技帮助我们减少误差,但判罚的艺术在于对规则精神的理解和对比赛整体的把握,这就需要裁判不断学习和适应。”
中国裁判的国际崛起
作为中国新一代国际裁判的代表人物,蒋叶非认为中国体育裁判正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“近年来,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裁判获得国际认可,这得益于中国体育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对裁判培养体系的重视。”
蒋叶非特别提到中国田协自2023年起实施的“国际裁判培养计划”,该计划通过系统培训、国际交流和实践机会,快速提升中国裁判的国际执裁能力。“我们正在从过去的规则接受者,逐渐转变为规则制定和执行的参与者。”
对于未来,蒋叶非充满期待:“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,我希望更多中国裁判能够站上奥运舞台,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的专业水准。”
成长感悟:挫折是最好的老师
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,蒋叶非最想分享的是对挫折的理解。“很多人害怕犯错,但在我看来,错误是最好的老师,每次失误后,我都会进行详细复盘,找出问题根源,制定改进计划,这种不断自我反思和提升的过程,才是真正的成长。”
他特别提到裁判工作中的心理建设:“在国际赛场上,压力无处不在,运动员的质疑、观众的嘘声、媒体的关注,都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,我的经验是,把注意力集中在规则和事实本身,而不是外界的评价。”

对于那些梦想成为国际裁判的年轻人,蒋叶非建议:“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基础,但更重要的是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和敬畏之心,裁判工作是孤独的,但当你通过公正的判罚为比赛保驾护航时,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。”
蒋叶非已经成长为国际田联认证的一级裁判,执裁过多项国际重大赛事,但他始终记得第一次站上国际赛场时的那份紧张与期待。“那次的经历塑造了今天的我,”他说,“它让我明白:只有历经挫折,才能真正收获成长;只有不断超越自我,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尊重。”
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,像蒋叶非这样的国际裁判正成为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重要使者,他们的故事,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史,更是中国体育国际化进程的缩影。